流行病學
公告日期:2023/1/31 21:53
2022年5月開始,非洲以外過去從來沒出現過猴痘病例的地區陸續出現猴痘病例,2022年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我國也公告猴痘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猴痘是什麼!
前言
1958年猴痘病毒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此病毒因而被命名為「猴痘」。最早人類感染猴痘病毒的案例發生於1970年代的剛果共和國一名9個月的男孩,自此之後中非與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自2022年5月開始,非洲以外過去從來沒出現過猴痘病例的地區陸續出現猴痘病例,2022年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而我國也將猴痘定義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2022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為避免對有色人種的污名化,宣布猴痘的名稱「monkey pox」逐步汰換為「mpox」。
病毒介紹
猴痘病毒屬於痘病毒科(Poxviridae),和天花病毒一樣屬於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19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從世界上根除後,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猴痘病毒是一種具套膜之大型雙股DNA病毒,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此病毒共有兩個分支,剛果盆地流行的分支稱為第一分支(Clade I),致死率高達10%且容易傳播,而西非流行的分支稱為第二分支(Clade II),致死率約為1%,相較於第一分支較不容易傳播,目前全國疫情主要流行株為第二分支(II)病毒。
猴痘病毒的潛伏期為5-21天,潛伏期間不具有傳染力,出現發燒或全身性症狀時可能具有傳染力,在發疹期間傳播力最強,至疹子結痂脫落為止具有傳染力。近期的歐洲研究報告指出無症狀感染者於口咽和肛門拭子可檢驗出猴痘病毒,但是否有傳染力仍不清楚。
傳播方式
猴痘病毒的傳播方式可分為人畜共通傳染與人傳人的傳染。
- 人畜共通傳染
- 直接接觸感染猴痘病毒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和黏膜
- 食入受感染動物的肉。
- 人傳人傳染:
- 水平傳播:
- 直接接觸:
- 接觸感染者的皮疹、結痂、分泌物、損傷的皮膚、黏膜、肛門、直腸或陰道周圍區域,如:與感染者口交、肛交或陰道性交,或接觸長痘患者的生殖器(陰莖、睾丸、陰唇和陰道)或肛門。
- 擁抱、按摩、親吻
- 長時間面對面的近距離接觸
- 間接接觸:接觸感染者使用過但未消毒的物品、表面(如衣服、毛巾、性玩具),但專家認為間接接觸感染猴痘的風險較低。
- 直接接觸:
- 垂直傳播:產婦由胎盤傳染病毒給胎兒或是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
- 水平傳播:
臨床症狀
- 感染猴痘後,患者會出現發燒、畏寒、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結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腹股溝處)。
- 發燒1-3天後出現皮疹,由臉部蔓延至身體各處,四肢較軀幹更常見,皮疹通常於10天至2星期內依照斑疹、丘疹、水疱、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
- 猴痘與水痘的最大區別是出現淋巴結腫大的症狀,多數個案可於幾周內康復,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為併發重症之高風險群,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
- 2022年全球流行的猴痘的臨床症狀與之前的相比,表現較不典型,包括皮疹最早出現在生殖器或會陰部,且不一定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皮疹數目較少、發燒等前驅症狀不明顯,已與其他性病混淆。
國內外流行概況
國際疫情概況
自2022年5月截至今年1/6全球累計109國/地區報告84,192例確診,以美國(29,913)、巴西(10,573)、西班牙(7,500)為多,其中77例死亡。
國內疫情概況
我國目前累計4例確診個案,均為境外移入(德國1例,美國3例),疾管署於2022年6月23日將猴痘公告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並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97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若前往警示國家,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
依WHO公布之非屬猴痘流行國家流行病學資料顯示
個案年齡中位數介於30-40歲,約九成為性接觸傳染,逾九成七為男性,主要但不限於男男性行為者,約四成同時感染愛滋病毒,疫情初期個案多具歐洲旅遊史,後再多個歐美國家出現本土傳播,愈八成個案於潛伏期內有性接觸史。
預防方式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猴痘的重要指引)
- 前往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食用肉類必須徹底煮熟。
- 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 針對陽性個案應啟動接觸者追蹤,並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
- 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性接觸在內的任何密切接觸均有感染風險,應避免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或親密接觸、避免多重性伴侶,良好手部衛生可降低感染風險。
- 確診個案精液曾檢出病毒DNA雖目前尚未確定是否具有傳染力,仍建議男性病患於出現症狀後3個月內應避免各種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
疫苗
- ACAM2000
為含有天花活病毒的疫苗,目前被美國FDA核准用於感染天花高風險者(如實驗室操作天花病毒人員),副作用較大,在此波疫情非優先使用。
- MVA-BN (JYNNEOS/Imvamune/IMVANEX)
減毒活性非複製型疫苗,為第一個核准用來預防猴痘的疫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且施打便利,美國FDA於2019年核准MVA-BN(JYNNEOS)疫苗,給高風險族群,此疫苗亦是我國儲備之疫苗我國亦有儲備,建議於首次暴露後4天內,最遲應於14天內接種,建議接種兩劑(0.5ml/劑),間隔四週。
WHO針對2022年猴痘疫情控制,仍建議以公衛措施為主要手段,包括監測、接觸者追蹤、病患隔離與治療照護,現階段仍不建議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
結論
猴痘病毒是一種DNA病毒,為1980年天花消滅後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病毒有兩個分支,第一分支的致死率高於第二分支,2022年流行的病毒屬於第二分支病毒,傳染方式主要有人畜共通傳染和人傳人傳染兩種,而常見臨床症狀為皮疹、發燒及淋巴結腫大,現已有疫苗可施打預防,然考量其安全性、身理副作用及緊急必要性,現階段只需要良好的公共衛生措施(減少與陌生人親密接觸、避免多重性伴侶關係及等等)即可有效阻斷病毒擴散傳染。
資料來源
- America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3).2022 Mpox Outbreak Global Map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3)。猴痘疾病資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方網站。
網址:https://www.cdc.gov.tw/Disease/SubIndex/G3A6nyt8JmqIUcUF5Pek6w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Mpox(Monkeypox).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2)。猴痘核心教材。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2)。猴痘防治工作手冊1110926修訂版。
同分類其他文章
搜尋網站
文章分享